在“幫個小忙”里與鄉(xiāng)親越走越近
- 作者:張齊
- 來源:當代先鋒網(wǎng)
-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29 09:57:00
2024年年底,姚芷涵來到黔南州貴定縣沿山鎮(zhèn)星溪村擔任村主任助理。不到一年時間,她逐漸觸摸到基層的溫度,與鄉(xiāng)親們越走越近。
姚芷涵(左)正在走訪群眾。
她的工作日志里,寫得最多的就是“幫個小忙”。這些事聽起來不顯眼,卻實打實連著鄉(xiāng)親們的日子。“幫8位村民申請了產業(yè)獎補、21人辦理交通補貼?!?/span>“跟進2戶脫貧戶的危房改造進度。””做好7個項目的資料收集整理、山桐子認領排查。”“做好房屋安全排查、交通警示教育會和污水池清理整改……“
記得頭回跟著村干部去走訪脫貧戶家里,掏出皺巴巴的務工車票,不好意思地念叨著:“聽說村里給補貼,可我這大字不識幾個……”看著他粗糙的手捏著車票邊角,局促的神情讓她突然意識到,政策再好,要是群眾弄不明白、辦不了,就永遠到不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那天她第一次獨立幫村民填補貼申請表,手心的汗把紙都打濕了,一項項核對材料,足足看了十幾遍。
當補貼順利提交,那一刻她才懂,“選調生”三個字的意義,老百姓辦事不是喊口號,是把政策講成他們能聽懂的家常話,是替他們把難走的路走通。
村里老人常拽住她問:“妹,養(yǎng)老認證咋弄?”“種玉米的補貼去哪問?”“娃的網(wǎng)課鏈接咋點開?”這些在城里年輕人眼里再平常不過的手機操作,在村里老人來說比爬坡還難。
周末她背著充電器挨家挨戶教,當留守老人第一次在視頻里看見孫子時,布滿皺紋的手攥著她不放:“她真的見到她孫孫了!”從解鎖屏幕到找到視頻界面,教一遍不行就教十遍,看著老人們慢慢能自己點開小程序,比考上大學還高興。
這些瑣碎的小事,是實實在在的考驗:從最初面對復雜表格時的忐忑,到如今能熟練梳理流程、高效溝通協(xié)調;從一開始對承包網(wǎng)格的完全陌生,到如今能清楚掌握寨里脫貧戶的數(shù)量和家底。
如今,走在田埂上,褲腳沾著泥,聽見鄉(xiāng)親們喊“來家里吃飯”,比任何榮譽證書都讓她踏實。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齊
編輯 張良勝
二審孫蕙
三審 孫曉蓉
-
【高質量發(fā)展調研行】從籃球熱到稻花香,來看“村BA”后花園的豐收故事
水車不斷轉動,蟬鳴伴隨著濃郁的稻香宣告著秋天谷物的豐收。臺江縣臺盤鄉(xiāng)陽芳村,因緊鄰“村BA”發(fā)源地臺盤村,其依山傍水、景色宜人的環(huán)境特點,被譽為“村BA”的后花園。
-
促進實現(xiàn)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(yè)|貴州建設省內外服務“一張網(wǎng)”
今年以來,貴州堅持就業(yè)優(yōu)先戰(zhàn)略,實施“六六就業(yè)穩(wěn)崗計劃”,強化省外省內就業(yè)服務“一張網(wǎng)”建設。
-
貴州省首個集中供熱項目取得關鍵突破!主廠區(qū)建設正式啟動
開陽熱電聯(lián)產及配套項目是貴州省興建的第一個集中供熱項目,是為開陽工業(yè)園配套建設的省重點工程項目。